硼替佐米和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对一名患有高度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女性产生了显著反应:病例报告
抽象的
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难以治疗的疾病。根据定义,标准的一线和二线治疗对这些患者无效,因此使用促血小板生成剂和更强效的免疫抑制药物等治疗方式。然而,仍有一小部分患者对治疗仍具有耐药性。
我们介绍的病例是一名 30 岁的西班牙裔女性,她患有复发性颅内出血,多种治疗方法均无效。根据之前发表的数据,她接受了硼替佐米和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该疗法可有效阻断所有产生抗体的细胞。经过这种治疗,我们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迅速改善,随后恢复正常。
据我们所知,该病例是首例硼替佐米和利妥昔单抗在高度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有效应用的报告。我们认为有必要在此情况下进一步研究该疗法。
介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的特征是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通常是成人的慢性疾病。尽管大多数患者通过免疫抑制疗法或脾切除术达到“安全”血小板计数,但约有 5% 的患者会发展为严重的难治性疾病,即对脾切除术和利妥昔单抗均无反应。当此类患者出现临床明显出血症状时,他们的治疗可能非常具有挑战性。硼替佐米是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通过抑制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发挥作用,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细胞功能的关键。其在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这种蛋白酶体抑制特性目前正在人类自身免疫中进行研究 [1]。我们报告了一例难治性和症状性 ITP 患者的病例,该患者多种疗法均失败,但对硼替佐米和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有反应,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病例介绍
一名 30 岁的西班牙裔女性,患有 ITP 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近 12 年,出现复发性颅内出血。确诊后不久,脾切除术和利妥昔单抗治疗失败,导致她患上了慢性难治性疾病。她的血红蛋白水平保持在 8 至 10g/dL 之间,但患有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通常在 5000 至 10,000 个细胞/mm3 范围内。确诊后的前七年,她只出现过间歇性轻微出血,包括鼻出血和月经过多。然而,她随后出现了第一次自发性颅内出血,通过血小板输注进行了保守治疗。在那次严重事件发生后,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她接受了各种治疗,试图将血小板计数提高到更安全的水平,包括长春新碱、环孢菌素、达那唑、艾曲波帕、罗米司亭和利妥昔单抗,如表 1 所示。她对这些药物几乎没有反应,包括利妥昔单抗,该药物被使用了四次(表 1)。
在首次颅内出血五年后,我们的患者在一年内又发生了两次颅内出血复发,当时我们考虑采用更积极的细胞毒性化疗进行治疗。最近的一篇出版物报道了硼替佐米成功治疗了一名难治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 患者,而利妥昔单抗治疗无效 [2]。TTP 的病理生理学与 ITP 相似,因为这两种疾病都是抗体介导的。因此,我们推测这种药物可能也对难治性 ITP 有效,我们每周两次皮下注射硼替佐米 1.3mg/m2 治疗我们的患者。六周后,她的血小板计数仍然在 11,000 个细胞/mm3 和 20,000 个细胞/mm3 之间。
在这六周内,我们的患者接受了 12 次计划剂量的硼替佐米中的 4 次,这主要是由于依从性问题。此时,每周一次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 (375mg/m2) 被添加到治疗方案中。硼替佐米继续以相同剂量每周两次给药。同样,由于依从性不佳,她只接受了 16 次计划剂量中的 10 次(图 1)。没有因毒性而延迟给药。该策略基于先前发表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这些药物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并且可能存在一群硼替佐米耐药 B 细胞,可以通过添加利妥昔单抗来消除 [3,4]。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