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q11.2 缺失患者出现 Angelman 综合征,表现为罕见癫痫发作类型:病例报告
抽象的
安格曼综合征是一种与 15q11-q13 染色体异常有关的神经发育遗传性疾病,遗传自母亲。85% 的安格曼综合征患儿在出生后 3 年内会出现癫痫,这种疾病通常很严重,难以控制。
我们报告了一个 13 个月大男婴的病例,该男婴有急性胃肠炎病史,并且有明显的粗大运动和言语发育迟缓。经检查发现,该男婴的 15q11.2 染色体区域存在微缺失,从而证实了 Angelman 综合征的诊断。他是健康、无血缘关系的僧伽罗父母所生的第一个孩子。该儿童从 9 个月大开始出现涉及双上肢和头部的全身伸肌痉挛,并在 13 个月大时出现屈肌和伸肌痉挛。他的面容具有 Angelman 综合征的特征。他的脑电图模式与之前描述的 Angelman 综合征患者中的任何其他模式都不相符。他有伸肌和屈肌痉挛,这在 Angelman 综合征患者中很少见。这些症状对丙戊酸和氯硝西泮的组合有反应。
Angelman syndrome due to a microdeletion of the chromosome 15q11.2 region is often not diagnosed in infancy. Extensor and flexor spasms are not typically described seizure types in Angelman syndrome, and our patient’s seizures responded well to a combination of valproic acid and clonazepam. Clinicians should suspect other possible seizure types in patients with Angelman syndrome and should treat the patient appropriately.
介绍
Angelman 综合征 (AS) 是一种与 15q11-q13 染色体异常有关的神经发育遗传性疾病,遗传自母亲。这些异常包括 15q11-q13 的新生间质缺失(70% 至 75% 的患者)、母系 15 号染色体单亲二体性(2% 的患者)、印记中心突变(2% 的患者)和泛素蛋白连接酶 E3A 基因 UBE3A 突变(5% 的患者)。10% 的 AS 患者的遗传病因不明 [1]。
由于诊断方法的改进,这种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诊断率正在不断提高 [2]。据估计,在不同人群中,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为 1/10,000 至 1/40,000 [3]。
85% 的 AS 儿童在出生后 3 年内会出现癫痫,癫痫通常很严重且难以控制 [4]。AS 患者有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和四种特征性脑电图 (EEG) 模式 [5]。
病例介绍
一名 13 个月大的男婴因急性胃肠炎病史和明显的粗大运动和言语发育迟缓而来我院就诊。他是一对健康、无血缘关系的僧伽罗父母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母亲 23 岁,父亲 21 岁。母亲注意到孩子在 9 个月大时头部和上肢出现异常运动,描述类似于全身伸肌痉挛。从那个年龄开始,类似事件不断发生,睡眠不足,与癫痫发作相符。
初期为全身性伸肌痉挛,累及双上肢及头部,发作时间短(一次痉挛持续约1~2秒,可复发10~20次,每次发作约3~5分钟),至1岁2个月时转变为屈肌型痉挛,类似婴儿痉挛,随后出现全身性强直阵挛性抽搐,发作多由低热引起,多次入院,反复发热原因不明。
仅使用丙戊酸 (VPA) (30mg/kg 体重/天) 1 个月或与卡马西平 (CBZ) (5mg/kg 体重/天) 联合使用 2 周均无法控制癫痫发作。停用 CBZ 后,使用 VPA 联合氯硝西泮 (CNZ) (0.5mg/kg 体重/天) 治疗有效,该儿童在 4 个月内没有癫痫发作。随访检查中未发现药物的早期副作用。
体格检查发现,孩子肌张力明显减退,面部特征为深陷眼窝、宽口、突出舌头和尖鼻,类似强直性脊柱炎。孩子肤色白皙,左大腿前部有一块色素减退斑。孩子的特点是双手一直举着,手臂动作异常、不协调、抽搐。孩子总是坐着,背部弯曲,可能存在脊柱侧弯,还会时不时地大笑。孩子牙齿尚未长出,所有部位发育迟缓。孩子 13 个月大时来我院就诊,所有发育参数与 7 至 8 个月大的儿童相似。孩子 1 岁时开始说单音节咿呀学语。治疗 4 个月后,孩子病情明显好转。没有癫痫发作。孩子可以不靠支撑坐着,背部可以挺直。他在很短的时间内(不到 5 秒)在支撑下保持站立姿势稳定。他的体重有所增加。第一次脑电图描记(图 1)上观察到的异常不是 AS 的特征。睡眠背景不成熟,由弥漫性、中等幅度、多态性 delta 活动块与 delta-theta 混合背景交替组成。未见癫痫样放电。治疗 2 个月后进行的重复脑电图扫描(图 2)显示睡眠脑电图扫描正常,背景与年龄匹配,睡眠主轴对称,以及一些 K 复合体。过度的弥漫性快速活动可能是 CNZ 引起的现象。
图 1
患者 13 个月大时获得的脑电图。我们注意到不成熟的睡眠背景由弥漫性、中等幅度、多态性 delta 活动块与 delta-theta 混合背景交替组成。未观察到癫痫样放电
图 2
治疗 2 个月后睡眠脑电图正常,背景与年龄匹配,有对称的睡眠纺锤波和少量钾复合波。过度的弥漫性快活动可能是氯硝西泮引起的现象
脑部CT扫描示额部脑沟明显,双侧蛛网膜下腔增宽,额叶白质内可见少量低密度区,以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为多,脑室系统轻度突出,提示早期脑萎缩。
他的核型在 500 谱带分辨率下与正常男性 (46,XY) 相同。根据制造商的方案,使用 SALSA®MLPA®P290-B2 产前缺失探针混合物 (MRC-Holland,荷兰阿姆斯特丹) 通过多重连接探针扩增 (MLPA) 进行微缺失检测,结果显示 15q11.2 区域的所有探针均存在缺失。
讨论
1965 年,英国儿科医生 Harry Angelman 首次在三名无亲属关系的儿童中描述了 AS,并将其描述为“快乐木偶”综合征 [6]。随后,1982 年,Williams 和 Frias 记录了 AS 的自然病程 [7]。
AS 的特征是频繁发作性大笑、异常木偶步态、共济失调、特征性面容、智力障碍、癫痫发作、睡眠障碍和特征性行为特征,伴有学习障碍和语言障碍的发育里程碑延迟 [2,3,6,7]。大多数 AS 患者在其一生中都会经历某种形式的癫痫